2025年09月10日08:25 22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優化營商環境,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提振社會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后勁的重要抓手。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橫推、違規收費、趨利性執法等嚴重影響市場秩序問題,督促糾治整改,促進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
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牢牢把握政治機關定位,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深刻認識優化營商環境的重大意義,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用心用情辦事、依規依法用權,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善于傾聽企業呼聲,找準營商環境問題痛點。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其合理訴求能否被及時傾聽、有效回應,直接關乎市場投資信心、經濟發展活力。然而在個別地方,政企溝通機制“最后一公里”仍不順暢,企業呼聲尚未被及時轉化為服務舉措,成為當前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問題。
群眾有所呼,紀檢監察有所應。圍繞構建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一些地方紀檢監察機關主動出擊,通過監督監察、信訪舉報、巡視巡察等渠道收集問題線索,督促職能部門依規依法履職盡責,解決好企業合理訴求。
湖北省宜城市紀委監委在嚴肅查處小河鎮分管水利的正科級干部侯光平、水利中心主任李國強擅自決策向33家企業加價收取水費問題后,督促鎮自來水公司退還多收取的水費,推動相關部門對全市供水價格進行成本監審,及時合理規范定價;山東省微山縣紀委監委以人才公寓申請難為切入點開展整治,通過下發廉情提示函、成立監督檢查組、開展座談等方式,督促清退不符合承租條件的人才公寓140套,并向企業人才配租64套;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紀委監委開展“余企同行”攻堅破難監督,會同職能部門收集歸納“審批辦事更高效、資源觸達更便捷、政策申兌更迅速”等企業反映強烈訴求,提出各類監督意見16條……
從“敷衍塞責”到“主動回應”,背后是作風之變,也是理念之變。在紀檢監察機關有力推動下,相關部門主動傾聽企業呼聲、積極回應企業關切,從而贏得企業信賴、激活發展動能。
善于深挖癥結根源,督促職能部門轉變作風。發現問題是“表”,解決深層次誘因是“里”。抓住“里”,有針對性地施策,才能糾表治里,防止問題反復發生。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糾治并舉,從發現問題回溯,析事明“里”,深挖根源:
“回應遲滯”表象在流程,根子在“躺平”。江蘇省句容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分析,企業訴求回應不及時表面看是“流程冗長”,實質是“責任休眠”,少數干部把“合規”當“護身符”,把“留痕”當“免責單”,對訴求“合不合理”漠不關心,對“能不能辦”推諉扯皮,“微笑不辦事、熱情不服務”,這種“躺平式”作風應予堅決抵制。
政策紅利能否轉化為企業獲得感,干部作風是其中關鍵變量。杭州市錢塘區紀委監委第三紀檢監察室主任高亮亮直言,如果干部“愿作為、敢作為、善作為”,企業的合理訴求就能得到快速響應和解決;反之,如果干部“不作為、懶作為、亂作為”,企業的難點痛點自然就無法及時有效破解。
“訴求無人應”不僅挫傷企業發展信心,更容易滋生“圍獵”腐敗。湖北省丹江口市營商辦常務副主任顧亞莉分析,若企業未能及時享受政策紅利,可能在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陷入被動,錯失商機、貽誤發展,影響投資信心。江西省武寧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個別領導干部利用企業急于解決問題的心理,以“辦事難”“流程繁”為由索取好處,“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背離優化營商環境初衷,也違反廉潔紀律。
實踐表明,打通惠企服企“最后一公里”,關鍵在于壓實責任。針對上述情況,紀檢監察機關找準監督靶點,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職能部門轉變作風,從“要我服務”變為“我要服務”,讓惠企政策真正從“紙面”落到“地面”,從“盆景”變為“風景”。
善于緊盯具體問題,打出助企紓困“組合拳”。營商環境,說到底是“人”的環境。制度再精美,也需干部“愿作為、敢作為、善作為”去落實;政策再豐厚,也要靠“硬約束、嚴要求、真問責”來兜底。
為破解影響市場活力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強化監督,推動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助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針對市場準入效能提升,河南省南陽市紀委監委圍繞清單公開機制、隱性壁壘整治、審批效能監測、規范中介服務等重點工作,構建督查、線索核查、回訪調查等機制,層層擰緊責任鏈條;緊盯獎補資金兌現,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紀委監委以開展涉企執法監督工作為契機,及時發現并督促整改省科技專項資金、企業上規模發展獎補資金拖欠問題,助力企業發展、提振企業信心;聚焦行政審批提速,江蘇省儀征市紀委監委推動股權變更、企業登記涉不動產處置等9個“一件事一次辦”落地實施,“簽約即發照”“拿地即開工”“發證即抵押”等服務同步推出,重大項目落地、開工、投產全面加速,為投資者打造更優質、更高效、更便捷的營商環境……
監督利劍指向哪里,作風頑瘴痼疾就瓦解在哪里;干部“敢為”的底氣充盈到哪里,企業“敢投”的信心就澎湃到哪里。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深入一線、精準對接,將企業的“問題清單”轉化為職能部門的“履職清單”,最終實現營商環境的“優化清單”。
善于建立長效機制,合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優化營商環境并非一日之功,也絕非某一部門之責,需要各地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創新機制、細化舉措,讓企業在每個細微之處都能感受到公平與便利。
制度發力,深化“親”“清”導向。即將出臺的新版《余杭區涉企問題全流程高效閉環解決機制》結合監督意見,在“做優”上有了進一步突破:建立研判機制,及時形成涉企服務領域工作報告,將解決“一件事”提升到解決“一類事”;推動市區兩級“企呼我應”系統貫通,實現涉企問題高效統一歸口;推動完善紀檢監察力量監督聯動機制,加強對部門處置企業訴求的監管力度,通過抄告、通報、會議聯動等形式實現落實過程同步監督。
文化培育,涵養“親”“清”風尚。南陽市紀委監委深化警示教育,剖析典型案例,明確“用權不可圖利”紅線;雙向規范政商交往,組織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干部與企業家共赴廉政教育館,開展“反對賄賂·親清政商”專題輔導,明確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線上開辟“助企紓困——紀檢監察干部在行動”等多個宣傳專欄,公示權力流程及監督渠道,倒逼干部規范用權,讓“依法辦事”成為常態。
主動服務,推進“親”“清”有感。遼寧省沈陽市紀委監委堅持問需問計與回應關切相結合,將“企業群眾想什么”和“紀委監委干什么”精準結合,推動相關部門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找茬”窗口,以“馬上督”促“馬上辦”,推動問題辦結。以“萬件清理”監督工作為主線,千方百計為企業紓困解難,推動辦結省紀委監委相關交辦件6200余件。聚焦企業最關心的信用環境,推動全市清償拖欠款、兌現未履行承諾。
“我們將繼續嚴肅糾治破壞營商環境問題,切實以紀檢監察硬約束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以善督善促和嚴管嚴治保障善作善成?!鄙蜿柺屑o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
聲音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潤物細無聲,須臾不可缺,是企業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支撐。優化營商環境,既有利于破除發展梗阻,培育新質生產力;也有利于干部改進作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還有利于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營商環境好,才能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辯證統一,筑牢高質量發展“護城河”。
——句容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 趙祥
我們創業圈有個說法,過去辦企業有時要靠當地的“熟人關系”,現在辦企業主要看這個地方的“政商關系”。近年來,我明顯感覺到政府服務不斷加速、提質、增值,某種程度上就是幫助企業節約了成本、整合了資源、注入了動力。我的實際體會是,遇到問題不用想方設法找關系,找相關窗口基本就能解決。
——杭州先為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潘海
過去,從企業收集上來的一些問題和訴求沒法及時有效解決,反而給企業留下搞形式、走過場的印象,大家心存顧慮,就有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F在,我們聯系服務企業已經是一種常態,是舉錢塘全區之力推進的重要工作。先把具體問題和訴求收集起來,分類匯總,再流轉到各單位解決。一個單位解決不了,就相關單位一起商議解決。一些特別棘手的問題,區紀委監委還會精準介入、督促推進。
——杭州醫藥港管理辦公室主任 馮寶林
(記者 管筱璞)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